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多家平台禁售分装化妆品.汞含量竟超标4.3万倍 “免费”小样有大风险
Cn7135.com资讯中心

多家平台禁售分装化妆品.汞含量竟超标4.3万倍 “免费”小样有大风险

04-09


2.jpg

    部分电商平台上,分装化妆品小样的生意仍如火如荼。

3.jpg

    汞含量严重超标的化妆品小样。

    4月4日,话题#各大平台禁止售卖分装化妆品#冲上热搜第一。

    近日,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在日常选购化妆品时,一些消费者会更加注重美白、祛斑等功效。有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追求见效快的心理,在化妆品中添加大量的化学品汞,并以正品搭配“小样”的方式进行捆绑销售,从而逃避监管。

    正价商品是合法合规的普通化妆品,赠品“小样”却是非法添加了汞粉的不合格产品,商家在销售时又一直强调一定要使用赠品效果才好,如此销售“套路”,消费者如何察觉和提防,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最新】

    “小样”生意监管趋严

    电商平台禁售分装化妆品

    4月4日,话题#各大平台禁止售卖分装化妆品#冲上热搜第一。近日,抖音发布《关于分装化妆品 化妆品小样的专项治理公告》表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平台规则中也明确规定,禁止售卖“分装化妆品”。

    近年来,多个电商平台曾明令禁止销售分装的化妆品小样。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电商平台上,分装化妆品小样的生意仍如火如荼。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禁售的分装化妆品并非由品牌方提供正规包装、通常搭配正装商品赠送的小样,而是由个人挖取、称重、压盘正装商品并自行灌装所得的分装产品,多以“美妆试错”“大牌尝鲜”等名义对外出售。

    电商平台禁止售卖分装化妆品并非新规。早在2021年,抖音就曾发布“化妆品分装”违规处理的公示,多个商家因为违规操作遭商品封禁处理。2017年,淘宝曾明令禁止商家出售个人分装化妆品,并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基础表明,分装化妆品进行销售与生产化妆品进行销售为同一性质,都需要具备化妆品生产资质。

    虽然各大平台均明令禁止,但个人分装化妆品生意仍十分火热。4月6日,记者以某关键词在淘宝搜索,发现有个人商家以“试色”名义已卖出1万件,另一家店铺的某个小样更是卖出两万件。此外,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个人博主发布分装短视频,如消毒、挖取、加热、分装、压盘等过程,并绕开电商平台监管,引流到微信等渠道进行私下交易。

    看似能“尝鲜大牌”的个人分装化妆品,实际上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重重。“有分装的博主连底部带胶水的粉也扣下来了”“总觉得加热融化之后就变质了”“买过打散再酒精压盘的粉底,过敏严重”,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多名消费者投诉,并有消费者晒出购买的遮瑕膏接触金属盒部分出现金属掉色,在查询相应化妆品包装执行标准发现,该材质并不能用于化妆品包材。

    还有不少消费者怀疑购买的个人分装化妆品与正品质地、气味不同,担心买到假货。“一盘800多元的正装,分装可以分四盘,可商家每盘卖100多元,四个加起来还不到正装的钱,她们怎么挣钱啊?”有消费者质疑道。

    正品分装再售的行为也侵害了品牌方利益,并有品牌方开始积极维权。据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今年年初,国货彩妆品牌彩棠起诉一网店店主蒋某,后者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分装品牌旗下粉底液、修容等产品,并贴上品牌标签进行二次售卖,构成商标侵权。徐州法院判品牌胜诉,该店家赔偿彩棠8000元。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应该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碧霄表示,对消费者来说,一旦买到没有经过品牌方授权的假冒伪劣的商品,很难向品牌方去主张权利的,只能要求店家来退货或者赔偿,“这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来说有比较大的风险”。

    【案例】

    使用化妆品“小样”过敏

    送检发现汞含量超标

    2021年4月,卢女士在范某经营的化妆品店购买了一套以祛除痘印和色斑为主要功效的产品,工作人员赠送了她日霜、夜霜的小样,并特意嘱咐她一定要搭配小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使用小样的前几天,卢女士感觉痘印和色斑明显变淡,但又过了几天,她的脸开始发红发痒,并且愈发严重。随后,卢女士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化妆品过敏。

    卢女士将小样送去检测,结果显示,小样夜霜中的汞含量竟高达11952.4mg/kg。而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化妆品的标准汞含量不能超过1mg/kg。

    得知化妆品小样中的汞含量超标1万多倍,卢女士向监管部门举报。经检测,这款夜用巩固霜的汞含量确实严重超标。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款大盒套装的外包装上标示着产品名称、成分含量、生产批号、生产企业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国家药监部门的官网上都能查询到相关备案,属于合法合规的化妆品,但赠品小盒套装的外包装上却仅有“日用调理霜”和“夜用巩固霜”等字样。

    江阴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汤熙介绍:“它的主要销售模式是售卖合法合规、但效果不那么明显的产品,同时搭售所谓效果明显但并不安全的化妆品。根据《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赠送的化妆品也应该合法合规且安全。”

    “小样”搭配正品捆绑销售

    只送检“正品”逃避监管

    经过几个月的摸排和调查,执法人员在广州找到了生产和加工这些汞严重超标的化妆品生产窝点。随后,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将该线索移送市公安局处理,江阴市公安局随即对该案立案调查,经侦查发现,范某和吴某经营的化妆品店曾多次向广州市的李某订购这一套装。2022年9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承办本案的江阴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三级检察官顾月月透露,由于没有精细化的操作标准,每瓶夜霜小样的汞含量竟都不同。“公安机关再次取样鉴定,发现汞含量超标4.3万倍,比此前市场监督管理局移送过来的鉴定报告还要高。”

    经查,范某、吴某二人曾长期从事化妆品微商代理销售业务,拥有庞大的微信客户群体。2020年,二人商议推出自己的品牌化妆品。产生“走捷径”的想法后,范某辗转联系到广州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李某。

    深谙化妆品行业内幕的李某随后向范某提出,可以生产一款正规的、能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的正品;同时再生产一款“效果”非常好的小样,但里面有一些东西是超标的。将“三无”产品的小样(含日霜、夜霜)在销售“正品”时以非卖品的名义赠送给顾客,而在产品送检时,只送检“正品”。

    就这样,李某按照范某的委托生产正品大套盒,又购买原料自行灌装生产赠品小套盒。考虑到大量的汞在日光照射下更容易造成皮肤过敏,李某只在小样夜霜中添加了汞,再由范某及其代理商引导客户组合使用。

    长期使用含汞的化妆品

    可能引发多个脏器受损

    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一位主治医师解释,添加汞的化妆品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达到美白的效果,“汞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这是合成黑色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汞抑制了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必然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黑色素合成减少后就会让人觉得皮肤变白了”。

    该主治医师进一步介绍,长期使用含汞的化妆品,尤其是汞严重超标的化妆品,不仅达不到美白的效果,反而会损害皮肤的新陈代谢和屏障功能,出现色素沉着、斑点增多、皮肤瘙痒等症状;同时可能引发肾脏、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器官受损。

    2023年7月,江阴市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三人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被告人范某、李某、吴某有期徒刑七年至二年不等,吴某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70万元至20万元不等。

    检方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对各类“特效”商品提高警惕,在从正规渠道购买商品的同时,提升辨别虚假宣传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商家赠送的“小样”也要提高警惕,在尝试涂抹“小样”时,一定要注意上面是否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合格证以及商标等信息。